《吴堡弓氏族谱》修谱联宗纪实片

    中华弓氏网 2015年6月4日 弓彦平


《吴堡弓氏族谱》修谱联宗纪实片


解说词:

      吴堡邑枕黄河,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秦晋大峡谷西岸,与山西省柳林县、临县隔河相望,307国道和青银高速穿境而过,是横亘我国东西的太中银铁路进入陕北的第一站,是陕西通往华东和华北的桥头堡,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广袤厚重的4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自强不息、勤劳善良、奋发向上的弓氏族人,以人口计,弓家山、杏子塔、弓家圪崂、宋家川、前王家山、辛家沟、杨家店七个自然村独大,总人口一千五百余众。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据史料记载,宋景佑五年和政和五年,西夏和金先后建立,与宋展开拉锯式地域争夺战争。吴堡处在宋和西夏、金势力的交界处,战事频发,故宋军调动数万匠工修筑堡寨,成为拱卫中原和内地的一道重要屏障。就在那个时代,吴堡弓氏始祖弓军山从山东被征入伍,来到吴堡镇守山寨,因战功显赫,被委任为驻守山寨首领,先祖所驻山寨因姓得名“弓家山寨”,战事平息,就地为民,娶妻生子,距今约八百多年。
      然数百年来,吴堡弓氏从始祖至今未有家谱,留下的仅仅是口口相传的故事和传说。弓氏后裔迁徙地更是不详,仅留很少传奇故事洒落民间。探寻世系根脉,编纂弓氏族谱,成为多少代人的梦想。2012年,外迁山西蒲县弓氏族人回吴寻根问祖,凭借刀鞘相对成功联宗,流落在外600余年的十世祖弓三豹后裔终于找到了一脉相承的亲人。受其促动,吴堡弓氏族人拉开了编纂族谱和问祖寻亲联宗的序幕。
      2012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应山西蒲县弓氏族人邀请,吴堡弓氏族人弓锋章、弓茂华、弓德财、弓树洲、弓存美、弓大林、弓彦平、弓志祥等一行八人,参加蒲县《弓氏宗谱》发行仪式及祭祖大会。在蒲县《弓氏宗谱》发行仪式及祭祖大会上,来自陕西吴堡、山西蒲县、河南郑州、北京等地的弓氏族人,在山西蒲县克城镇马武村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寻根铭祖,论辈排序,其乐融融,其情切切,激动之心难以言表,凝聚之力足以彰显,修谱之心更加坚定。
      从蒲县返回的当天,八名参与者乘热打铁,当即确定了开会日期,尽快促成《吴堡弓氏族谱》编纂工作的启动。经参与人倡议和前期筹备,《吴堡弓氏族谱》编纂委员会于2012年9月9日正式成立,并在吴堡工业园区管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一致推选弓茂华为编委会主任,副主任由弓占海、弓建荣、弓锋章、弓树洲、弓树应、弓虎彪、弓彦平、弓志祥、弓德才、弓满喜、弓焕伟、弓存元、弓海文等十三人担任,弓志章、弓大林、弓来应、弓雄章、弓如则、弓宏伟、弓俊武、弓茂海、弓茂启、弓开弦、弓义兵、弓德智、弓明泉、弓役平、弓存美、弓涛(女)等十六人为委员。编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弓满喜兼任。推选弓占山为编委会总顾问,弓登高 弓斌耀 弓建国 弓虎军 弓德武 弓维章等六名德高望重之士为顾问;推举弓彦平为主编,弓虎军为副主编。同时成立资料收集组、资金筹集组、编辑组、摄影组、财务组、评审组等工作机构,并着手开展工作。根据编委会安排,各村迅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振臂一呼,应者如云。各村两委同心,宗族同向,老少同步,内外同力,收集资料,筹集钱款,奔走游说,不遗余力。为了能客观真实地挖掘、整理我族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悲欢离合,以及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编委会先后组织召开五次会议,安排部署族谱资料收集整理事宜,并多次走访老者,倾听先祖故事,明晰世系行辈;进吴堡弓氏所在村,列数坟头,探寻根脉;历石城、贾家山、周家庄、西峰寺、尚家塬、石堆山、刘家沟、杏子塔等地,抄录庙宇钟铭碑文,探究先祖名讳;入每家每户抄录世系资料,募集修谱经费;赴全国各地,采集迁居他乡弓氏族人资料。在搜集整理历史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杏子塔村弓探应、田润梅夫妇保存的,从大清乾隆44年至今的古契约,包括土地、窑房买卖、典地、典窑、兑地、分家产、婚丧事礼单等,时间跨越235年,它同玄天大帝庙内的大鐘所列人物可前后衔接,相互印证,弥补了我族历史资料之不足。为了丰富族谱内容,所有的弓氏族人都行动起来了,打电话、发短信、寄信件、网络聊、QQ传,竭尽所能,想尽千方。
      2012年国庆节,应同宗共祖的河南郑州弓寨族人邀请,吴堡弓氏一行十六人经山西临汾,与蒲县弓氏族人会合,驱车六百公里共赴河南郑州参加弓氏宗亲联谊会。一路走来,受到弓氏族人的盛情款待和最高礼遇,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呈现,撼动着我们的心灵。通过认宗联谊,初步形成陕晋豫一脉相承的宗亲网络体系。
       为了找寻祖根,我们依据世代口口相传的线索,通过网络查询到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镇弓庄村为弓氏聚居地。2013年国庆节,我们驱车六百公里赶赴弓庄村,受到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弓青臣等族人的热情接待,通过翻阅弓庄保存的《弓氏家谱》,并同族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对接,最终确认弓庄村所居弓氏是明初从登州黄县迁来,而我们迁吴的年代比他们的要久远得多,故两地未能联宗。
      2014年农历三月三日,中华弓氏联谊会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弓寨村正式成立,来自全国八个省份的弓氏族人欢聚一堂,共商弓氏发展大计,吴堡弓氏代表弓占山、弓建国、弓建民、弓茂华、弓树应、弓虎彪、弓国章、弓彦平等八人参加了此次联谊活动。紧接着在端午节,吴堡弓氏代表弓虎军、弓彦平、弓开弦等一行五人又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弓家村,同当地弓氏联宗,受到弓西海主任及其族人的热情接待,退休老干部、楹联书法名人弓全武老先生即兴书赠嵌名墨宝三幅,现场聆听了年轻学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弓弼先生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观看了弓氏武术传人弓全斌祖孙三代红拳、单刀、双棍等武术表演,双方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仍未找到联宗依据。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华弓氏门户网站、弓氏QQ群、弓氏微博、微信等网络体系相继开通和设立,从而搭建起我们寻根寻亲平台,而且好消息接踵而至。
       2014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根据中华弓氏联谊会总会长弓国保先生所提供线索,《吴堡弓氏族谱》编撰委员会部分成员一行五人,带着期盼的心情驱车一百八十多公里,赶赴山西省兴县联宗。双方从祖辈口口相传、所居弓家山村名及其读音等方面进行了反复论证,并亲自到山西兴县弓氏祖茔列数坟头,明晰世系行辈。最终双方确认:山西省兴县境内所居弓氏为明初从陕西省吴堡县弓家山村九世外迁弓氏族人后裔,一世祖为弓守清、弓守业、弓守红三兄弟,迄今繁衍十七代,约580多人。
      与山西省兴县弓氏族人顺利联宗,更激发我们寻亲的信心。我们通过网络联系到祖辈口口相传外迁到山西省灵石县弓氏后裔弓秀国,经过多方考证,初步确认灵石县所居弓氏均是吴堡县弓家山村九世外迁弓氏族人后裔。2014年国庆山西原平弓氏大聚会期间,我们同灵石县弓秀国再度切磋,翻看其整理的灵石弓氏家谱,最终双方确认:山西省灵石县境内所居弓氏为明初从陕西省吴堡县弓家山村九世外迁弓氏族人后裔,一世祖为弓守成、弓守山、弓守仁、弓守林四兄弟,分居弓家庄和占道洼,迄今繁衍十九代。
      在与山西兴县、灵石联宗的同时,我们依据世代口口相传,及时同河北安平县弓艳涛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国庆期间弓艳涛又同江苏省宝应县弓秀定,南京市弓箭、弓台柱亲自来吴堡寻根问祖,最终双方确认,河北安平县台城所居弓氏是吴堡县弓家山村九世外迁弓氏族人后裔,一世祖弓彦通、弓亨通,迄今繁衍二十四代,人口约三千余众。
       由于朝代变更、战乱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吴堡外迁弓氏后裔的寻找和联宗工作非常艰难,凭有限的线索资料,目前仅能找到很少的一部分,大量的外迁弓氏后裔还在等待我们去寻找。但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弓氏及后人们的共同努力,这个愿望和目的我们一定能够达到。
      经五千年风雨,华夏宗亲归一统;历八百载沧桑,铜城弓氏遍九州。数百年来,弓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陕北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坚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走来,直至今日初成基业。
      在族谱编纂过程中,大多数弓氏族人给予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众多在外工作的有识之士鼎力相助。特别是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弓虎军先生慷慨解囊,承担了《吴堡弓氏族谱》全部印刷费用和西安编审会议费用,彻底解决了资金困扰问题;还有无数弓氏仁人志士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层面为族谱的编纂付出了大量心血,有356户弓氏族人捐助善款,其中包括24名弓姓女士。顾问弓登高、弓斌耀、弓虎军,编委会主任弓茂华,主编弓彦平,办公室主任弓满喜,副主任弓树洲、弓志章、弓虎彪、弓海文,委员弓涛等均额外承担了许多写作任务。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弓志祥数次协调提供会议场地及服务事宜,多次免费提供车辆下乡搜集资料及外出联宗;杏子塔村原支部书记弓俊武免费提供立碑场地,以及弓家山村主任弓锋章、杏子塔村主任弓树应多次自费招待下乡搜集资料人员,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旅居四川的族人弓海文设计族谱封面,山西临汾族人、国家一级书法师弓彦涛先生亲笔题写书名,甚感珍贵;江苏弓氏宗亲弓箭给《吴堡弓氏族谱》编纂委员会捐资三千元,用于弓氏始祖弓军山墓、弓将军墓及弓将军庙周边植树费用,其善行义举值得推崇和尊敬;族谱中部分内容来自山西原平弓氏宗亲弓春怀编写的《中华弓氏文化手册》,充实了族谱内容,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吴堡弓氏族谱》历时两年半,经过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初稿已经完成,并于2015年元月,由弓虎军出资,利用三天时间,在西安泽瑞酒店召开了有26名弓氏族人参加的审定会。
     《吴堡弓氏族谱》全书十五卷四十四章二十余万字,上溯北宋下限二0一三年六月,古今皆考,图文并茂,广纳吴堡弓氏为一统,详列弓氏世系为一册,集观赏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世系明晰,长幼有序,条理清楚,填补了我族无谱之缺憾。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也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
      一部族谱传千秋,功德流芳垂青史;八方弓氏归一宗,世代相传永吉昌。从今往后,我们可以在世人面前,挺直了腰板、敞开了喉咙自豪地呐喊:我们吴堡弓氏有谱了!
     

     祝愿吴堡弓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
     祝愿全国弓氏宗亲永远幸福美满!

 

中华弓氏网--弘扬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鲍氏网新闻】山东管鲍文化园项目框架合作协议与济钢正式签订
>>【何氏网新闻】四川何氏宗亲筹委会感谢信